小刘,8岁入学时,瘦到皮包骨头。身高一米二的男孩,体重只有17公斤,他的腰大概只有碗口那么粗,手和腿都像竹竿一样细,轻轻的拉着他都怕把他的手折断了,把衣服撩起来,可以看到一根一根的肋骨。我们就光看着也觉得特别的心疼。
难以想象的瘦弱
如果不是自己的学生,我很难想象,哪一个人能有这么瘦?入学一天,孩子家长就说:“啥也不吃, 希望老师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。”那时候的他,别说吃饭,连张嘴都很难,饭进到嘴里立马吐出来。他嘴里没有什么牙齿,只有几颗新换的门牙,还有几颗长了虫,看上去黑乎乎的大牙,其余地方是空空的,能看到大面积裸露的牙龈。而且小刘的嘴巴里面味道异常的重,就像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刷过牙一样,他一张开嘴,旁边的人就能闻到一股令人反胃的臭鸡蛋味。
刷牙是必须的。不然孩子的口腔健康会一直得不到保障。
一步:配合刷牙
一步是让孩子配合刷牙。那时候的他,非常抗拒刷牙。因为此前基本上都是吃流食,所以孩子特别抗拒,排斥硬一点的物体在嘴里的感觉。孩子刷牙的时候,甚至还会时不时的干呕。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让孩子不刷牙,我们只能一点点尝试,先让孩子接受牙刷,然后接受刷牙,然后才是让孩子自己刷牙。
二步:解决吃饭问题
同步要处理的是孩子的吃饭问题。
孩子开始吃饭的时候,只能吃10~20颗饭粒。而且也是选择性的吃,比如午餐吃,然后晚饭就不吃。吃饭的时候,需要老师一颗一颗地喂,稍微多一点,他就不会吃。因为他不会咀嚼,吃东西也都是直接吞下去的。
在教孩子吃饭的时候,我们边喂孩子吃,边自己做出一些夸张的咀嚼的动作,让孩子看一看我们嘴巴是怎么咀嚼的,还一边跟他说,米饭好香啊,好好吃呀。孩子只要吞下去一颗饭粒,我们就在旁边表扬他:哇,小刘吃了米饭,好厉害呀,然后逐渐的给他增加米饭的数量。刚开始的时候,孩子很抗拒。没关系,我们慢慢来。我们吃了一颗饭粒就很棒。我们吃饭的时候咀嚼了一下,也很棒。
经过半个月不断的强化与支持,孩子慢慢的开始接受,吃了米饭。虽然吃饭的速度比较慢,但还是让人感到很欣慰,至少孩子开始接受米饭了。到第三周的时候,孩子就能接受老师用勺子喂他吃饭了,他吃一口的时候,老师们热泪盈眶,他终于开始吃饭了!毫不夸张的说,当时有一种苦心人天不负的感觉。一个月以后,孩子就可以完全接受吃饭了。
三步:教孩子拿勺子舀饭
接下来就是教孩子拿勺子自己舀饭了,我们日常会把孩子喜欢的小零食放进碗里,只要能用勺子舀起来就可以吃到嘴巴里,很快就教会了小刘拿勺子。
当他自己独立吃完半碗饭的时候,老师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!孩子爸爸妈妈也非常的开心与感动。要知道在家里面,小刘从来都没有这么乖地吃过饭。孩子爸妈说:“那时候的他,基本上就吃一点点米饭,然后会吃一点煮熟的土豆泥,拌一点辣椒面。”所以孩子来的时候,家里面准备了很多奶粉,因为他前期吃饭吃的很少,所以我们每天三顿也都需要给他准备奶粉。但现在,可以慢慢戒脱奶粉,逐步正常饮食了。一个8岁的孩子,天天吃奶粉,瘦到皮包骨头,身体怎么可能会好?
小刘的咀嚼能力也是同步训练的重要内容,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给他加入了一点口肌训练的内容。半年左右的时间,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吃饭了,虽然还是会出现不咀嚼,直接吞下去的情况,但总体已经不用再担心孩子会羸弱不堪了。贺妈一直说:“解决吃饭的问题,不单单是解决生活自理的问题。”
确实如此。
让孩子自己吃饭,不单单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,也是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!
终于找回本能
如果不是从事特殊教育,我很难想象一个8岁的孩子只有17公斤,他到底是怎么支撑下来的。吃饭是人的本能,当我们冠上特殊和爱的名号,让孩子把本能都丢掉了,情何以堪?
小刘刚来的时候脾气很犟,常常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,每次运动,哪怕只是简单的拉衣服走直线的活动,他都表现出来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,感觉风一吹他就会散架。是啊,每天的营养只够维持生机,又哪里能呈现出活力呢?
特殊孩子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,他们需要的是教育。
过往的8年,是什么样的情境让孩子误认为只需要一点点米粒,只能吃流食就可以了呢?
庆幸的是,孩子学会了,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,还学会了动作模仿,学会了轮滑,人也开朗了很多,每天还能听到他咯咯咯的笑声。是不是很棒?当然,孩子的体重也增加了,很快就突破25公斤啦,脸上也有肉了,看上去圆润白嫩,又软又萌,而他之前稀疏黄软的短发也开始变黑变粗了,行动间还有了少年人的阳光和活力。